——北京APEC實踐帶來的啟示
  □曹雨真
  提升文化軟實力,推動文化走出去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。所謂文化軟實力,是一種文化對其他文化具有吸引力而產生影響的能力。文化走出去不僅要走向世界,而且要走進世界,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願意傾聽、接受和喜歡這種文化。
  剛剛過去的北京APEC會議,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和文化實踐。身為東道主的北京,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與開放氣息,同時以文化活動為載體,向世界傳遞著中國崛起,將擔負起區域責任的信心與誠意,受到國際輿論的關註與好評。會議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,通過了APEC互聯互通藍圖,被外媒稱為“代表了中國發揮國際領導力的開始”。
  我們看到,2014的北京APEC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,各項活動體現了很強的跨文化溝通意識,這是一種對不同文化差異的尊重,和在此基礎上的平等溝通。這種意識貫穿APEC實踐,在許多方面令人耳目一新,併為北京贏得世界贊同,建立良好多邊關係發揮著積極作用。具體而言,跨文化溝通主要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特征:
  跨文化溝通需要超越語言的共同載體。水是本次APEC峰會的形象主題。水立方作為奧運比賽場館,出其不意成為APEC歡迎晚宴場地。在這個充滿水之動感的建築體內,人們穿行於潺潺水流之間,聚首於波光瀲影之側,一臺名為“上善若水.、同舟共濟”的晚會,將水的元素融入現場logo和節目表演。“我們之所以選擇水立方來進行晚宴,是因為水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”,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“以太平洋之水結緣”,“有責任使太平洋成為太平之洋,友誼之洋,合作之洋”。同時,雁不可或缺。APEC會議恰在懷柔雁棲湖舉辦,“風翻白浪花千片,雁點青天字一行”,亞太經合組織的21個成員好比21只大雁,“以北京雁棲湖為新的起點,亞太經合組織必將引領世界經濟的雁陣,飛向更加蔚藍而遼闊的天空。”雁陣的比喻頗有深意,它來自國際認同的雁行理論,大雁在飛行中“人”字型飛行,前面的大雁在飛行過程中,為後面的大雁創造有利的上升氣流,結果使整個團隊的飛行效率得到提升。毫無疑問,在不同國家和語言之間溝通,形象大於概念。正如用水的形象表達哲學觀念,用雁的形象代表亞太經濟方陣,還有受到人們關註的服裝,美食等等,這些載體超越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,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應。
  跨文化溝通需要全球化視野下的文化認同。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”,文化交流既需要自我認同,也需要跳出自我獲得認同。在全球化視野下,我們審視中華文化,可以發現中華文化其在當代值得分享的精華。面對當今世界的問題,人們不僅要依靠當代創造的智慧,也要從人類積累的智慧中尋求解決辦法。“上善若水,水利萬物而不爭”是中國古老的道家文化,更是當代世界和人類需要的東方智慧。在中國崛起,將擔負起區域主導責任的歷史關頭,這樣的表達溝通既是自身的文化認同,也能夠得到世界文化的認同。
  跨文化溝通需要求同存異下的坦誠對話。跨文化是一種超越自身知識結構的思維方式,尊重彼此差異,求同存異。這樣的思維消弭了文化差異導致的對立對抗,在更加理性平和的狀態下尋求溝通和對話,在溝通對話中增進共識與信任。”北京APEC不僅提出“志同道合,是伙伴。求同存異,也是伙伴”,“通過坦誠深入溝通,增信釋疑”。而且運用於具體實踐,面對“APEC藍”的網絡新語,面對不同文化可能的微妙解讀,習近平總書記坦誠回應,他說,“希望霧霾小一些,以便讓各位遠方的客人到北京感覺舒適一點”,“好在人努力天幫忙,這幾天北京空氣總體好多了,不過我也擔心我這個話說早了,但願明天的天氣也還好”,“我要感謝各位,也感謝這次會議,讓我們下了更大的決心,來保護生態環境”,“我希望並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,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”。這樣的溝通不但理順了相關邏輯,讓APEC藍回歸陽光理念,而且消除了隔閡猜疑,增進了彼此理解信任。
  跨文化溝通需要面向未來的融合創新。有效的跨文化溝通,立足於面對和接納自身的局限,意識到外部和未來的諸多可能性,從而在開放的格局下,走向融合與創新。北京APEC倡導這樣的理念,例如在APEC晚會中,呈現給各國來賓的,是傳統太極與現代舞的渾然一體,交響樂與京胡的合奏,長簫與小提琴的聯手,青花瓷畫面融入芭蕾舞表演,以及高科技焰火所展現的自然四季,等等。豐富的藝術展現,與倡導精神一脈相承,生動詮釋了“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,惟改革者進,惟創新者強,惟改革創新者勝”的理念信心。 (作者單位:省委宣傳部)
  (原標題:文化走出去須有跨文化溝通的思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qoncizfbjvd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